1. <nav id="su9ug"></nav>
      <wbr id="su9ug"><source id="su9ug"></source></wbr>
      1. 人力資源
        人有貴氣的九大特征
        點擊次數:2859次    發布時間:2023/1/11

        孔子曾經說過:“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。

        我們身邊總是有些人,他們就算是一時沒有被理解,也不會對人金剛怒目,因此更容易得到尊重,也總是會有貴人相助。

        這樣的人總是面帶笑容,身邊圍繞著溫暖的氣息,讓人不自覺地想要去親近,去了解。

        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說的“貴氣之人”。

        一個人骨子里的貴氣和先天的出身無關,更不是物質和金錢可以換來的。

        貴氣是一種修養,它來源于知識的沉淀和自我的修行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自律,使人自由

         

        人的欲望和智慧都是無窮的,精力和生命卻是有限的。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大部分智慧用在了追逐欲望上,那么他的一生終將是可悲的。

        孔子說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!

        一個人在年少時身體尚未穩定,要戒色;壯年的時氣血方剛而心氣未平,要戒斗;到了年老的時候,血氣己衰,人生更需要沉淀和幸福感,要戒貪。

       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,又有幾人能擺脫色、斗、貪的控制呢?

        做人一定要自律,一味地沉溺于欲望,就是犧牲自己的自由,臣伏于短暫的滿足感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多情,使人幸福

         

        古語有言:“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?”

        有一天,孔子回到家中,聽說家里的馬棚失火了,孔子急切地詢問:“傷人乎?”

        孔子最先關心的是仆人們是否受傷,而不是自己的馬匹。要知道,按照當時的價值觀,一匹馬足以換來四個下人。

        孔子的朋友過世了,沒人料理后事,孔子說:“于我殯!背袚鹆诉@份責任。

        后來孔子去世了,他的弟子們悲痛的就像失去老父親的子女,他們自發的在孔子墓旁結廬而居,按照祭奠父母的習俗,為孔子守喪三年……

       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。

        今天待人多一分情分,明天自然也會被他人的善意包圍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自省,使人優秀

         

        《左傳》中有一句話:“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”

        對此,孔子曾恰到好處地補充道:“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!

        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過而不改,才是真正的罪惡。

        得到及時改正的錯誤,就像亂云遮月一般,一時可能會帶來黑暗,卻也總能看到烏云散去,明月當空。

        孔子說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!

        遇到善人,那就汲取他的優點。碰見惡人,我們更要反省自身。對于惡人身上那些讓我們厭惡的缺點,我們更要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自信,使人堅定

         

        孔子在匡地遇圍,他說,在文王之后,禮樂不就在我這里了嗎?若是上天不想讓這樣的文明失傳,匡人其奈我何?

         子曾在宋國邊境被宋國司馬桓魋追殺,他說,老天把傳承文明的重任交給我,他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樣呢?

        人若是沒有了自信,便難以在歷經挫折的時候堅守一顆初心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有涵養,使人莊重

         

        《論語》中記載,孔子的給人留下了第一印象是:“溫而厲,威而不猛,恭而安”。

        作為圣人,他溫和有禮而不失嚴厲,雖有威嚴但是不兇狠,態度恭謙而又安逸。

        正如子夏所說的君子有三變:“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厲!

        真正的君子,遠看讓人感到莊嚴,接近后卻又讓人如沐春風,說話時態度嚴肅,一絲不茍。

        德行莊重的君子,為人要正直,待人要溫和,教導他人的時候要嚴厲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真誠,使人簡單富足

         

        孔子曾說:“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無邪!

        《詩經》一共三百余篇,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內容,那便是出于真情。

        同樣,老子也說過:“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,絕學無憂!

        真誠的人就像尚未染色的絲線,樸實的人就像是未經雕琢的原木。做人不必太沉迷于追求私欲,以免心靈被俗世所迷惑,做人一定要真誠,多行善事,少為了一己私勾心斗角,這樣的生活反而更加簡單富足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理想,使人格局高遠

         

        有一天,孔子與自己的弟子子路和顏回談起了人生理想。

        子路說:“我的理想就是,有一天我自己的車馬衣服這些身外之物,都能和朋友一起分享,用壞了我也不會感到遺憾!

        顏回說:“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身懷功勞卻不自滿夸耀,更不會把苦差事推給別人的人”

        孔子也參與了討論,他說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!

        孔子的理想,是老年人們都能得到贍養,過上安定的生活,朋友之間都能相互信任,年少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照顧,樹立理想,就像是登山。

        我們或許能在半山腰上可以看到鳥語花香,但是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美景,只能在山頂看到。

        做人,不妨把目光放的長遠些,你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愛學習,使人充實

         

        《論語》中,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是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樂乎?”

        可以學得新知識,并且可以時常鞏固,這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。

        在現代人看來,學習是一個獨立的詞匯,但是在孔子的學說中,學、習二字,各有不同的含義,學字的意思,相當于今天“學習”這個詞匯,而習字,則是代表了練習和實踐。

        即便是我們能將各種經典倒背如流,也聽膩了很多的大道理,不去付諸實踐,我們的所得還有什么價值呢?

        學會在生活中習其所學,內心才能變得越來越充實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快樂,讓人生更有價值

         

        現在,有大一部分人認為,快樂就是耽于享樂,就是不顧后果的將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短暫的享受上。

        殊不知,這只是一種廉價的快樂。

        然而對于孔子來說,最高端的快樂不是一個人的快樂,是天下萬民的快樂,如果在人生道路上,我們不懂得找到快樂,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痛苦,這樣的人生也沒有什么價值。

        樂,是孔子人生哲學的核心,就算是身處窘境,他也能“飯疏食飲水,樂亦在其中矣!

        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也深諳此道,只見他“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!

        生活都窮困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,孔子和顏回有什么好快樂的呢?

        圣人的智慧都是相通的,莊子同樣也能理解這樣的樂趣,故此他說:“窮亦樂,通亦樂,所樂不在窮通,而在于道也!

        同樣,當孟子談到仁義禮智時,也會不自知不覺地“足之蹈之,手之舞之”。

        這才是真正高端的快樂,貧窮和苦難奪不走,別人也搶不去。



        ·上一篇:最透徹的人生感悟,就一個字!
        ·下一篇:請警惕你的弱者思維
        打印本篇文章    關閉窗口

        All right reseverd. Copyright 2011 版權所有 陜西水利水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
        地址: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文景路中段202號  郵編:710018
        電話:029-89101580  傳真:029-89101580  技術支持:佳豪網絡

        X